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为此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十八大以来,围绕如何“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这一主题,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人才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统筹“三个关键”,提出“四个尊重”的大人才观 2016年5月6日,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上传达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在这个指示中,习近平同志深刻阐明了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三个关键”的大人才观中,关键在党,就是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这样的大人才观来看,他所讲的“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指的就是治国理政的人才,也即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不仅如此,习近平同志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7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强调,要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这些都体现出一种具有宏大视野和博大胸怀的大人才观。 习近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四个尊重”,是对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两个尊重”的继承和发展。1977年5月24日,针对极左思潮泛滥时期盛行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等谬论,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两个尊重”的提出,扭转了多年来党对知识分子的“左”的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重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这就将无论是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的广大劳动群众都纳入了人才的范畴和尊重的范围,既体现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人才观,更体现了对亿万劳动群众主体地位的真正尊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基于“四个尊重”,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他还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13亿多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四个尊重”涵盖的范围来看,将全体劳动人民纳入其中,也正是习近平同志大人才观的具体体现。 明确“四个人人”,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明确提出“四个人人”,进一步体现出习近平同志的大人才观。 为了实现上述“四个人人”的人才发展局面,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并针对不同领域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时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中国工作;为建设网络强国,强调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特别是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推进科教兴国基本国策,提出中国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为实现强军目标,强调要牢牢扭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 坚持“德才兼备”,重视“选贤任能” 习近平同志在人才衡量标准问题上,不仅强调坚持“德才兼备”,而且还针对不同人才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标准。如对干部队伍,他强调好干部的标准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指出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他还在多种场合强调,要根据人才不同类别,分别实行学术评价、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提高人才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特别要坚持德才兼备,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 2013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他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如何科学地选人用人?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待名利的态度、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对于科学技术人才的选用,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是科技人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其中不乏顶尖人才,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视野,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下大气力引进高端人才,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他还强调,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这方面要加大力度,不断提高我们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 狠抓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5月23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习近平同志在贺信中强调,“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在他看来,人才的培养,根本在教育。如他所说:“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为此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围绕如何把教育搞上去,习近平同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如: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他还针对一些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如:强调重点聚焦专业人才,尤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急需的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和技能人才等,改进培养支持方式,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走出一条有利于高端军事人才成长的新路子,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等等。 破除“两个障碍”,健全人才制度体系 根据党中央部署,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0个部门从2014年开始,经过为期两年的调研论证,制定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先后提请中组部部务会、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进行审议。文件印发后,习近平同志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必须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脑子要转过弯来,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 如何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习近平同志强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特别是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如何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破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作者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