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涵养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力?既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又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无数科学家用坚定行动给出答案。 著名实验物理学家钱三强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学组织中,他领导的原子能所成为人才辈出的科技大本营。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回国后,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培养模式,学生喜欢什么就努力传授什么,学生哪方面有潜力就着重去挖掘……一代代优秀科学家,不仅鞠躬尽瘁勇做科技浪潮的争渡者,也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为我国科技发展事业兴旺、人才辈出筑就坚实道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强调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今日之中国,正朝着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行。越是对人才需求迫切,就越要按《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所要求的,“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慧眼识才,言传身教,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一定能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科学事业是接力事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一场接力跑。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推动科学事业拾级而上、登高望远。特别是,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周期长、跨度大,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当好“铺路石”和领路人,做好传帮带,跑好接力跑,意义不言而喻。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卢永根院士担任大学校长时,致力于破解人才断层困局、破除论资排辈风气,甚至在罹患重症之际,还捐出毕生积蓄,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心意之深,眼光之远,令人感佩。大力弘扬育人精神,一方面要放下身段潜心育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梯子,另一方面也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打破各种利益纽带和裙带关系,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公平环境,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科学事业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大力弘扬育人精神就要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确保科技工作活水涌流、基业长青。“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扛大旗”“挑大梁”,见证科学事业“江山代有才人出”。置身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态势,年轻的冲劲不可或缺。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经常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敢于放手、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担当大任。青年英杰数不胜数,青春光芒恣意绽放,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 马克思说过,“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科技工作者在潜心研究的同时肩负起人才培养的使命,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中国的科技建设一定能蒸蒸日上,创造更多辉煌。
(责编:艾雯、程宏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