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呼唤更多创新人才。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已呈现多元多样的格局,必然反映到各行各业人才的思想观念中。因此,明确对人才的价值观要求,重视对人才的价值观引导,是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条件下做好党的人才工作,更好地“聚才”“用才”,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当代中国人才的价值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人才,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当代中国人才的价值观要求。在一般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对于科技人才而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闵恩泽院士放弃国外优厚生活待遇回到新中国,为发展我国石油化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提出“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等,都凸显科技人才应以爱国报国为首要价值追求。当然,祖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是由具体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构成的实体。在当代中国,爱国是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统一的。“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则针对我国社会思想领域多元化的状态,在要求人才坚守爱国主义的基础上,突出强调政治信仰、政治立场的重要。他提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 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应该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令党和人民放心;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应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导向,在推动社会进步、服务人民利益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可以说,爱国报国、服务人民是当代中国人才最根本的价值观要求。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人才成长中应该秉持的自我要求,也是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必须确立的价值标尺。 引领人才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条件下,重视引导人才确立爱国报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内在要求。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不仅要求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而且要求党在人才工作中,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吸纳和政治引领,重视对人才的团结引导服务,从而推动人才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人才的培养和吸纳,离不开对人才的价值观引导。当人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确立起爱国报国、服务人民的价值理念时,党与人才之间就能形成持久的精神纽带,党才能更好地“择才”“聚才”和“用才”。注重对人才的价值观引导,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也是党的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二,是人才成功的内在要求。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古往今来,无数人才都是在将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大众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在解决现实问题、回应时代挑战、探索科学真理中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人才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当代中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业,既呼唤人才辈出,也为人才成功提供了空前机遇和宏大舞台。因此,积极引导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确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有助于人才正确认识社会万象、人生历程,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其三,是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在专业领域成绩突出,得到社会肯定,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性,易于被普通大众特别是青年推崇和效仿。人才的言行举止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往往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才认同,而且需要其以自觉践行作出示范,带动群众。因此,应注重和加强对人才的价值观引领,推动人才在爱国报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展示美好价值追求,为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风尚和氛围。 引领人才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本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无数英才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功立业。但也要看到,人才工作中还存在重才轻德、轻价值观的现象。在人才的选拔和考核中,虽然指标体系中有价值观和道德品行方面要求,但常常因为“不好量化”“不易操作”而成为空文;在人才使用中,常常因为人才在业务方面的身份、地位和数字化成绩,对其价值观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言行“忽略不计”,甚至在“尊重人才”的口号下迁就纵容。不可否认,在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下,在人才来源多元的情况下,引领人才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确存在很多困难,同时也不能要求所有人才在价值观上都达到党员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放松对人才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当前,对人才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就是要结合人才体制机制的创新,把爱国报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要求渗透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中,融入人才工作的每个环节。具体就是,领导干部要注意加强与人才的思想联系和情感交流,不仅要经常性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要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积极向人才宣传、解释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确立正确的人才标准,完善人才考核评估体系。要破除论资排辈、头衔崇拜,抛弃“唯学历”“唯资历”等观念,将具有良好价值取向、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才能、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作出贡献的人纳入人才行列。要完善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在人才考核中突出群众评价,以引导人才确立服务群众的理念。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改变人才选拔上的“一评定终身”状态,形成一定的流动、退出机制,以激发人才活力,规范人才发展方向。对于一些道德品行败坏,一边享受国家优厚待遇和支持,一边否定现存政治体系、损害国家利益的人,应该及时终止其“人才”身份。要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党的大政方针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人才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守住思想底线和法律底线,使其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事业需要、放心的人才。 (作者分别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