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副部长您好!您对今年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何评价?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感触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能否谈谈您的理解。
-
嘉宾张建国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成绩,分析形势十分透彻,查找不足实事求是,工作部署重点突出。报告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聚焦民生关切,对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指引,增强了我们工作的信心,也向世界发出积极信号。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扩大国际创新合作、优化外籍人才服务的相关论述。
去年,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原科学技术部和原国家外专局职责整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这是中央从全局出发,对国家层面科技创新管理作出的统筹部署和顶层设计,是统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发展成就的取得,是我国广大科技人员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开放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探索自主创新道路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自主创新并不是“封闭式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创新过程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自主创新能力没信心,把自主创新成果看轻了,亦步亦趋,不敢超越;也不能夜郎自大,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
过去一年,科技部积极推动科技外交和对外科技创新合作,并取得可喜进展。2018年,科技部同35个国家和组织召开了科技合作联委会等机制性会议,新签、续签各类科技合作协议58项。目前我国已与16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开启了十大创新对话机制和七大科技伙伴计划。通过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资源配置体系,有效推动了与各国的务实交流与合作。
我们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多边舞台主动参与全球创新治理,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LHC大型强子对撞机、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将根据去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主动谋划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此外,我们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全面科技创新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服务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国家发展改革大局。
在新形势下,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引才引智工作的部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科技对外开放,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以更大力度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把人才智力引进更好地融入科技创新事业全局和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我们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引才引智环境,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流得动、用得好。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我们将一如既往欢迎和支持外国人才和企业来华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
主持人
中国政府近几年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推出了系列改革利好新政,提升了外国人管理服务国际化水平。能否介绍一下我们为外国人在华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的具体举措?
-
嘉宾张建国
从具体措施来看,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为外国人来华工作构建好的制度环境。我们全面实施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是中国政府对在华工作外国人实施的基本管理制度。按照标准统一的分类审批监管模式,为外国人办理来华工作相关手续提供更多便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统一管理职能,保障合法权益。科技部(外国专家局)作为外国人来华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会同国内有关部门制定外国人来华工作相关管理服务的政策和法规,并监督指导地方各级部门依法保障来华工作外国人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二是突出市场导向,施行分类管理。制定高效合理、科学反映市场需求的外国人才评价办法,健全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的引进外国人才机制。三是优化审批流程,简化申请材料,为外国人才提供便利。四是实行“一网”办理,整个办理是通过数据在网上申请,实现“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号”管理,服务更加标准,在不断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信息平台建设水平的同时,构建并完善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管理服务系统。
同时,我们特别为在华工作的高端外国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比如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具体说就是在申请材料当中,如果有缺失,可以先“告知+承诺”,特别是对无犯罪记录,包括最高学历认证和工作经验证明等可以采取承诺制,允许管理部门事后审核,大大减少了材料准备时间。此外,对信用良好的用人单位采取“容缺受理”的方式。
2018年外国人来华工作人数比上年增加5%。下一步,我们将及时总结评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加快制定《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进一步优化外籍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法治环境。
二是继续为外国人才创造良好的签证便利。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办法。从去年1月1日开始,科技部(外国专家局)、外交部、公安部三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的实施办法》,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外国人集聚区域开展试点,3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根据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了人才签证的发放范围。凡符合《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的高端人才,符合“高精尖缺”和市场需求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国际著名企业家、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我国社会各方面急需和短缺的人才,都可以申请人才签证。外国高端人才标准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资源供需状况实行动态调整。同时,进一步放宽人才签证有效期和在华停留期限,经省区市外专局确认的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才可获5年或10年的有效期、多次入境、每次在中国境内停留180天以内的人才签证,这些高端人才的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也将获得有效期相同的多次入境的相应种类签证。申办效率进一步提高,采取全程在线,外国高端人才的确认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高端人才及其配偶子女申请最短可在申请次日获得签发的人才签证。免除申请签证费用,外国人才及其家属也可以免交签证费和急件费。
外国人才签证制度的全面实施,受到各国特别是在华工作高端外国人才和国内用人单位的欢迎,申请人最快两天拿到签证,还可享受专人咨询、免费办理等服务。我们将完善相关政策,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鼓励更多的外国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加速国际优质人才智力资源的流动配置,进一步促进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人才签证近3000张。下一步,我们将细化外国人申请和取得人才签证的标准条件和办理程序,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强化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确保人才签证制度资格认定、签证办理、出境入境等各个环节畅通衔接。
三是继续为外国高端人才提供更多工作生活便利。为进一步优化外国高端人才在华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科技部(国家外专局)、教育部、住建部、卫健委决定在天津、上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杭州市、济南市、深圳市,并在广东、福建自由贸易区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工作,为其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服务通道,使外国高端人才在商品房购买资格,人才公寓建设和租售、公积金贷款买房,子女基础教育阶段的招生入学及手续办理,医疗绿色通道、国际化医疗服务等方面享受待遇或便利。该项工作依托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A类)作为外国高端人才的身份证明,凡符合标准条件的A类人才可享受全国统一实施的优惠政策和公共服务。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在提升地方营商环境、外国人来华工作生活便利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一卡通”服务将进一步覆盖金融、通信、交通、保险等社会服务领域,在现有试点地区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推广适用到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地区。
-
主持人
近日,我们注意到很多媒体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给美籍教授潘维廉回信的报道,由此看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外国专家,也高度重视外国专家工作。能否请您讲一讲外国专家在推动中外交流和促进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
嘉宾张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引才引智事业发展,始终将引进外国人才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全局中去统筹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北京、上海、莫斯科与外国专家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
作为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我多年从事引进外国人才智力工作,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外国专家,他们的中国故事生动而感人。潘维廉教授来华工作30年,是很多优秀外国专家中的一位代表。我想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他们的作用和角色。
外国专家是中国改革发展建设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大批外国专家积极支持和参与。革命时期的斯诺和爱波斯坦先生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外国专家。建国初期,近3万苏联和东欧专家来华,当时156项重点工程,他们都有所参与,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个典型例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各地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创业发展的“热土”,去年刚刚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格里希先生,是在改革开放不久来到中国的第一位“洋厂长”。另外一位获奖者梅里埃先生,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对外合作作出开拓性贡献。
外国专家是中外交流的民间大使。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基础在于人民之间的友谊、深厚感情。外国专家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桥梁和使者。他们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是文化传播者,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把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传播到世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些理解、支持,从而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增进中外人民的了解、互信和共识。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潘维廉教授的回信中所说的:我相信,你会见证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一个更多造福世界和人类的中国,你笔下的中国故事也一定会更精彩。所以说,外国专家是中国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中外交流的使者。
此外,外国专家还通过积极建言献策参与中国改革发展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外国专家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见解、辨析、意见,甚至不留情面的批评,有利于我们正视自身的问题、解决面临的难题。李克强总理每年春节前夕都会与外国专家座谈,听取外国专家对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意见建议。国家外专局与国研室已经连续五年就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举办外国专家座谈会,征求外国专家意见建议。外国专家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
主持人
我们都知道,在世界各国,存在不少著名科研机构、科研平台,例如美国的阿贡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欧洲的IMEC等等,以各大高校为依托的实验机构更是不胜枚举。这些聚集国际上各个领域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平台,为所在国的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诸多助益。请问张部长,我们国家是否有相关的举措?
-
嘉宾张建国
这个方面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要论述。我们相信,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凭借国内14亿人的聪明才智,也要利用世界70亿人中优秀人才的智慧。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推进引才引智平台建设,发挥平台在集聚人才和引领示范方面的突出作用。
在现阶段,我们主要有3种平台项目,用3种不同的方式建设和探索中国特色的平台集聚机制。
第一种是我们在经济技术领域推进的“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2018年,我们按照新修订的《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评审命名了40家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其中包括了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的中国商飞公司。我们与中国商飞公司连续6年签署引进国外智力行动计划,支持引进150余名外国专家参与型号研发、总装制造、运营服务和产品预研,有力推动了C919等国产大飞机型号研制工作。
第二种是我们在高等教育领域和教育部联合推进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工作,通过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中国的“双一流”大学。目前这项工作已在100多所高校顺利实施,在机械装备、信息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社会发展、农业与乡村振兴等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三种是我们在高校推进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天津大学药学院等单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东南大学聘请了国际著名建筑理论家、教育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大卫•莱瑟巴罗担任院长,建立了以麻省理工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顶尖建筑大师为代表的外国专家团队,探索了一条将优势学科学院国际化发展作为学科获得国际话语权,推动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路径。
这种平台机制在引智创新工作中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为推动国内企业、机构提高国际化管理和研发水平,营造高校国际化氛围,推进“双一流”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国家在引才引智集聚平台机制方面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
主持人
我国正努力向创新型国家迈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千千万万的懂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普通公民,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显的尤为重要。但很多人认为科学普及事业是科学家、学者做的事情。作为普通老百姓,如何能通过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增加自身的科学素养,切实参与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呢?
-
嘉宾张建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普事业的发展。早在2002年,我国就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于每年5月第三周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科技活动周”。由科技部会同38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以实物、模型展示、视频、互动、VR体验等方式给全国人民带来一场场科技盛宴,寓教于乐,使公众在参与中开拓科学眼界、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在互动中感受科技魅力。据统计,去年参与科技活动周的人数超过3.2亿人次。我们开展了“科学之夜”“科技列车行”“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等一系列科普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感受科学、支持创新。同时,我们还大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举办科普活动,深受香港、澳门市民的欢迎和喜爱。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
主持人
“一带一路”倡议广受瞩目。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请问这一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如何?
-
嘉宾张建国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2018年,通过科技部国际杰青计划等渠道,共有约500余名“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通过举办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招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学员超1200人次。举办“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第二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继续鼓励和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产学研机构间共建联合实验室,继续推进政府间联合实验室建设。已与菲律宾、印尼等8个国家启动或探讨建立科技园区合作关系,举办“一带一路”科技园区和孵化器管理建设培训班。已分别与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中亚、中东欧共建了5个区域技术转移平台,举办第三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第六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和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大会,启动南亚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东盟国家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等活动。
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配合做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项筹备工作,积极贡献科技创新领域合作成果。同时,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战略研究、评估和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