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杰出人才网移动版

优秀杰出人才网 > 人才政策 >

徐州特色的引才之路: 产业转型与人才政策融合 加快产业转型的徐州也将引进人才和

  上海交大毕业的王世伟已经在徐州待了一年多,从2018年公司在徐州丰县设厂到如今已发展成70人规模,该团队已经获得了江苏省、徐州市多个项目资金支持共500万元。

  为了吸引更多像他这样的高端人才和新兴产业项目,正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徐州陆续出台了“人才新政28条”、“领军人才10条”等人才新政,设立初期规模10亿元的“彭城英才”投资基金,并开展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等活动招智引才。

  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在吸引人才方面,徐州“十三五”期间财政安排200亿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吸引重大产业项目、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人才在徐州落户。

  作为一个地级市,徐州正在利用自身优势,探索出一条有当地特色的引才之路,建设一支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徐州市人才总量135万,其中高层次人才10.2万,在徐州创新创业的“诺贝尔奖”得主、“两院”及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人才33人,建成诺奖得主工作室2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国家级各类专家400余人。

  徐州特色的引才之路内容丰富,目前徐州正着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高层次人才集聚区、产才融合示范区和人才生态最优区。

  兑现资助资金1.15亿元

  “236个不同岗位需求,平均3万~5万元的月薪……” 在9月下旬举行的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上,一份2019年徐州高层次人才需求手册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记者翻阅这份几十页的手册发现,徐州下属多个县(市)都对ICT、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人才开出了丰厚条件。

  已在徐州丰县定居的沪云激光创始人王世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该公司最初选择从浙江嘉兴搬到徐州丰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徐州市的招商政策,“我们在某一年工博会上碰到了徐州丰县的招商部门,在他们的推介下就去了徐州当地考察,后来发现丰县的产业技术和周边配套需求都很不错,就决定将公司迁过去了。”

  他说,2018年6月初步选址后,接着在11月初厂房全部完工,2019年元旦就开始投产了。而且,去年在相关部门的推荐下,他们还申请了江苏省的“双创计划”人才项目,目前已经获得省级、市级、县级共5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

  像王世伟这样的高端人才、优秀项目,在今年的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上共兑现了资助资金1.15亿元。具体来看,徐州对这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等有不同程度的支持。比如,对引进培育的诺贝尔奖、中国或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给予顶尖人才个人最高500万元奖励,团队核心成员每人最高100万元奖励。对掌握核心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国际国内知名的领军人才(团队),最高给予3000万元项目资助,给予领军人才个人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而在住房补贴、家属随迁方面,徐州也在持续完善政策。例如,对自主创业和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徐州首次购房可享受购房金额50%、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同性质安排配偶就业,安排子女就学。对世界名校博士和博士后来徐工作,在徐首次购房给予30万元补贴。

  江苏鲁汶仪器有限公司创始人许开东说,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资金支持,徐州去年出台的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十条优惠政策让他们方便不少,比如邳州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了“人才驿站”,让他们能享受全程协办、出入境服务等定制式服务。“去年我的驾照转换,经人才办协调,当天考试、现场拿照”。据许开东介绍,目前他和团队的核心成员在邳州购房都享受了50万元的住房补贴。

  不只是高端人才,在大学毕业生引进方面,为加快形成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徐州今年出台的《徐州市大学生招引实施办法》,就有生活、租房、购房等方面的补贴方案,而且与过去相比,该办法也将适用的范围扩大至毕业五年内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越发完善的人才发展环境也体现在了数据上。根据《2019年人才前景趋势大数据报告》,在全国各城市人才净流入率TOP20中,徐州排在第18,紧随上海、海口、合肥之后。

  产业转型与人才政策相结合

  资金支持与落户便利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来了,既要安居,更要乐业,英雄来了要有用武之地。徐州的引才政策,与当地的产业转型密切融合。

  根据江苏省发改委2018年年初公布的《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意见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徐州在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需要继续加快产业升级、强化枢纽地位、增强城市功能。

  而去年出台的《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意见》也提出,到2020年,全市区域创新实力、产业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创新指标淮海经济区大幅领先,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目前,徐州这座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已将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单一产业被新能源、生物医药、ICT、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替代,2018年,徐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8.3%。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72家,新产品产值率达21.8%,居全省第2位。

  可以发现,加快产业转型的徐州也将引进人才和产业转型紧密结合。不管是市、县的产业项目扶持资金,还是持续出台的落户礼包,都在向徐州目前主攻的新兴产业倾斜。徐州已有的产业禀赋也成为多个创业者眼里的首要因素。

  王世伟说,徐州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智能装备有着非常雄厚的基础,所以这也是很多人愿意去徐州的原因,“它本身就有这个底子,公司建好后上手比较快”。再加上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等政策叠加优势,使得徐州也能承接一部分上海的产业转移。“上海本身有技术,徐州现在也需要一些新的血液,所以这两者之间就有天然的结合点。”据他了解,今年的大院大所洽谈会上,就有多个上海交大的校友想去徐州发展项目或者开设公司。

  而在江苏华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罗帅看来,徐州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投入力度非常大,让像他这样从外地到徐州创业的企业越来越多。“相关的配套服务以及产业的集群效应越来越明显,这样大家形成这种聚集以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相互借力,包括在人才招引方面,能以抱团的形式去吸引人才。”

  在“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方面,徐州制定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人才招引政策,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自主创新成果、能够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此外,据徐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季培东介绍,徐州目前在校地协同方面也在拓宽合作路径。比如对大院大所在徐设立的研发机构,成功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的,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奖励;支持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徐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技术转移机构,为徐州市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为创新型企业引进转移转化成果,按照年度合同登记认定的技术交易额5%的比例给予奖励。

  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

  有了硬件的支持,软件也非常重要。周铁根认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徐州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从政务服务、投资开放、要素供给、创新创业、法治诚信、人文生态等六个方面入手,系统化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在人文生态方面,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蜕变。2018年徐州还拿到了联合国人居奖。

  2018年,徐州凭借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和信息安全环境优势,跻身“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

  在政府服务方面,去年6月3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审批瘦了身 两头都轻松》为题,聚焦徐州“不见面审批”,向全国推广徐州政务服务的经验做法。

  此后,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提出对照国际标准,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

  综合环境的优势,为徐州的人才引进加分不少,引得进、留得住,是徐州人才队伍建设的底气所在。

(责任编辑:王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