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杰出人才网移动版

优秀杰出人才网 > 人才政策 >

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引领和支持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贵州农业现代化、提升贵州农民获得感、巩固党在贵州农村的执政基础和贵州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贵州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任何战略都离不开人才的引领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体现人才引领,是决定战略成败的关键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互动是成败关键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站在未来发展的视野下提出的行动方案,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为达成未来目标提供的人才支撑,两个国家战略互动,方能摘到贵州乡村振兴的甜蜜果实。针对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实现人才引领,比如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选派“第一书记”等。但是,在贵州省深度贫困县和极度贫困乡镇,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异地搬迁扶贫,但搬迁后需要工作保障;有的地方,80%的18—60岁人口都外出打工,村庄都是“386199”部队,“38”指“三八”节,代指妇女,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妇女成为农业主力军。“61”指“六一”节,代指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99”指农历九月九号重阳节,代指老人。人才战略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后备”是一套系统,缺少后备人才、后起之秀难觅,这套系统就难以运作。乡村人才本来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短腿,为追求美好生活,人往高处走,农民还在源源不断迈开脚步离开贵州农村。这样的人才发展,离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三大支柱”的设想距离遥远;离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差距巨大。这些侧面,反映出人才强国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匹配度不够,战略协同还有待强化。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依靠人才推动和引领

发展就需要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的人才资源,需要通过产品和服务乃至产业转化出来。现有产业扶贫有一些地方缺乏长远、未来与战略定力,缺少沉下心来把产品产业做好做实的心态,以致部分产品含金量不高、价值量不高、生命力不足,这也是乡村人才向外流出、产业人才难以流入的基本原由。乡村振兴战略出现的乡村人才“出走”和“淘汰”并存,主要由于是本地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没有吸附能力,无能力就地消化本地人才、培养本土人才、解决当地劳动力转移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引领推动不力问题,表面上看是市场、金融、政治、法律、社会的“投影”,背后是体制、机制、政策、执行力、影响力、领导力及相应的结果。农民富裕归根结底要靠农业综合效率提高及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收入来实现,现有乡村人才还需要花重大努力培训才能满足条件。农业是传统产业,乡村式微感觉是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下降所致,无法形成集聚力和吸引力。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工程。农业问题不仅仅只是农业本身的问题,乡村人才也不是农村这一个产业自身可以解决的问题。乡村人才问题,跳出来看不能仅仅靠移植,不能仅仅靠农民自发,不能仅仅靠农业发展本身,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经济价值链、农业之外的人才梯队结构、国家农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希望有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创”企业“反馈反哺的力量”,乡村人才的发展力、创造力与贡献力决定了他的未来,外部拉动能解决阶段问题,乡村人才持续发展需要市场的反馈,即用乡村人才有的换没有的。

人才推动和引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策创新

贵州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乡村人才?需要多少?怎么发展和补充?乡村振兴战略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人才政策重点在哪里?怎样针对乡村具体情况转化人才价值?这些问题是需要各个方面共同思考的问题。贵州各地情况不同,也需要按照各地的实际,重点解决各的农村经济、农村政治、农村法律、农村文化与乡村人才发展互动问题。乡村振兴应该向社区振兴发展,土地流转,户籍改革,产业布局调整,企业搬迁,就地就业等等,重回城镇化发展。以前城镇化成本高,但现在科技信息发达了降低成本,城镇化也是解决大城市病和农村老化的最好钥匙。美国很早就有这个趋势,现在的东南亚国家也逐渐出现由发达地方的产业开始向相对欠发达和落后区域转移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政策创新是重要的推动力量。政策可以解决乡村人才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才能转化不够、开发深度不够,培养途径简单、人才示范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出台本土人才成长、激励、流动政策,给予政策、奖金及技术倾斜和扶持,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项目对接、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和引导人才、各类组织与乡村经济组织、个人以资金参股、贸易合作等形式,围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借助乡村振兴项目集聚人才与资本在乡村汇聚,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才通过技术开发、承包经营、投资入股、成果转让、提供有偿技术服务,解决乡村人才后顾之忧,为乡村人才搭建舞台,对发挥乡村人才作用至关重要。再如加大乡村运转经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将安置费、农村补贴、交通补贴、购房补贴等纳入农村青年人才收入结构,以源源不断“自产人才”。乡村人才未能“一军凸起”,与乡村人才政策弱势紧密相关。乡村人才政策要点是让人才有动力、自愿回流,耕者有其田、能者有其业。有的地方发展乡村社区,采取阶梯式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因时因地因人,确立乡村人才的地位与影响力,对人才发展环境来说产生了新的竞争力。围绕如何发挥乡村人才的重要价值,最大化、发挥到极致,让乡村人才不吃亏、能因为自己的智力、能力、劳动受益,未来的农业及人才就有希望。乡村人才的价值,和其他产业人才的价值依然是市场检验。

通过乡村人才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组合,把乡村环境建设好,把基础设施建设好,重塑乡村人才竞争力,增强人才吸引力,引导和支持各类人才投向乡村振兴事业,让他们在乡村创业顺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建议贵州通过有意识的宣传,吸引集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地人到当地参观考察,形成富有乡村文化底蕴的艺术产业,根植于乡村、迥异于现代社会,民间艺人的手艺转化为实体经济效益,与地缘、血缘深度结合形成独特的生命特征与乡村个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人才政策创新,突出的是人力资本开发和转化。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就能造就更多 乡村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世界上任何地方人才标准是一样的,能够创造和贡献就是人才。差异不过专业不同,有的是农业专业,他们与农村结合就好比工业人才与工厂结合,一名人才开始、一个团队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乡土艺术人才有机会把本土的变成世界的。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从来不欠缺潜力,中国农民从来不缺少智慧,体制内的是人才,体制外的也是人才,“高手在民间”、民间的更是人才,乡村人才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首要任务就是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培养和留住乡村人才。贵州乡村人才,也有足够多的机会把服务和产品面向世界,而不仅仅是国内。贵州丹寨绣娘们巧手翻飞,在织布之上“妙手著文章”,衣服、手提包、钱包……各式精美苗绣产品,民族风中融入了颇多现代时尚元素。另外丹寨县苗汉混居的石桥村,手工造纸制作白皮纸和彩色皮纸闻名已久,石桥花草纸、云龙纸、彩蝶纸、迎春纸等上百种新纸品传播到世界,迎春纸入选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所指定的古籍文物修复专用纸,石桥黔山造纸合作社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这些,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与人才引领互动的生动实例。

中央明确要求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责编:宋美琪、闫妍)

(责任编辑:王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