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市人才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伍利加是一位经验丰富有多个组织工作岗位经历的老组工干部,他从1983年德阳建市进入组织工作队伍到去年底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我市人才政策的历史演变。 德阳的人才资源曾经“先天不足”:1983年建市之初,全市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不足全市总人口的1%。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沿海地区的人才市场已是根深叶茂、花繁果硕之时,德阳的人才市场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由于体制性障碍,户口、待遇、子女就读等诸多问题“落实难”,德阳迟迟不能为外来人才开启“入库”大门。 被围困在旧体制堆砌的围墙里,德阳人谋求着“开门突围”。2001年,在经过深入调研之后,《德阳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对引入的人才无条件落户、无条件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无条件落实优惠政策和相关待遇……新体制中,我市“招贤”的诚意变成了一把人才流入的“开门”钥匙。 “制度创新犹如源泉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2002年,伍利加兼任市人才办副主任,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市委组织部以构建人才高地为目标,指导和帮助中江御马床单毛巾股份有限公司总结出了一条既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又有利于在机制上、事业上、待遇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新路子——人才股份制。“御马”公司依靠人才股份制这一新的运行机制,从一个濒临倒闭的特困企业,一跃成为年产值近3000万元的名牌企业,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让伍利加记忆犹新的是,当年3月,在中江县召开了有中央国家机关、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新闻媒体记者近百人参加的“人才股份制”研讨会,并制作了专题片,出版了《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与研究》论文专集。 “我们在总结‘御马’经验以后,很快形成了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思路。”伍利加回忆道,什么人是人才、达到什么标准才算人才?本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原则,我市大胆进行了人才资本产权制度改革,以御马床单毛巾有限公司、龙蟒集团、蓝剑集团、川油广汉宏华公司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股份期权制”“年薪+津贴+奖金”等多种形式的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新模式,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也为德阳实施人才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05年,伍利加开始专职从事人才工作。这一年,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市杰出高技能人才和市技术能手表彰大会。“为进一步加快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更好地落实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要求,以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市建立了德阳市杰出高技能人才和市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并颁布了评选表彰办法,同时实行政府津贴和奖励。”伍利加介绍说,根据当时出台的评选表彰办法,首次从我市生产、服务行业评选出了9名杰出高技能人才和16名技术能手。 2008年7月,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组织的第9批赴川“博士服务团”中,5名成员被分配到我市开展为期1年的挂职服务工作,他们在我市灾后恢复重建中扮演着参谋和桥梁纽带的重要角色。除此之外,在援建服务期间,各级各地的专业技术人才克服工作条件艰苦、生活习惯差异大、工作任务重等困难,视灾区为家乡,视受灾群众为亲人,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表率作用,成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一支生力军。“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衰。”伍利加感触地说,在我市灾后恢复重建的征程中,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人才的力量处处彰显。 2009年,伍利加在从人才工作岗位转到组织系统其他岗位工作前,参与了我市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我市研究制定了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伍利加语气中带着自豪地说道,通过规划引领,我市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积极营造有利于各方面人才大量涌现的良好氛围。 记者了解到,2012年,我市全面完成全市人才资源现状调查。同年,制定了《德阳市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评审产生了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起草了《德阳市关于加快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双百工程”)的意见》,加大人才引进培育政策支持力度。2013年,我市以“建设西部人才高地”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人才第一资源对全市发展振兴的支撑作用。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人才工作调研督查机制,广泛开展“专家建言”“领导干部谈人才”等主题活动,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加大科学人才观宣传工作。2016,我市以成德绵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努力建设“三高两优一领先”的特色人才高地。2017年,我市确定以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为引领,统筹抓好各类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实现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全覆盖,近年来共评审认定教育、卫生、科技领军人才32名。2018年,聚焦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市委“四张名片”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德阳“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计划用10年时间重点培养1300名本地高端人才,示范带动县(市、区)培养5000名左右各类高层次人才。2018年评选产生我市首批科技卓越人才、科技菁英等“德阳英才”121名。2019年,为吸引、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德阳创新创业,出台了《德阳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管理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公积金最高可贷75万元,105名专家人才从中受益,破解了因住房难导致引进人才“留不住”的瓶颈问题。近三年来,市、县两级共实施人才工作重点项目100余个,市县两级财政直接投入项目资金7400余万元,从“引育用管服”全方位提升了人才工作整体水平。截至2018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约42万人,已占常住人口总量的12%。 “作为一名知识产权工作者,能够成为首批”德阳人才绿卡“获得者,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样的福利政策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便利。”今年9月,我市召开“天府英才卡·德阳人才绿卡”新闻发布会,获得首批人才“绿卡”的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杰兴奋地这样说。据悉,202名高层次人才获得了首批“德阳人才绿卡”,按规定享受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科研服务、安居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出行、参观旅游等七大板块19个方面的专属服务,包括免费乘坐市本级公交车,免费进入我市国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享受特约门诊就诊医疗服务和政务服务绿色通道等。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退休后的伍利加仍然关注着人才政策,在他看来,我市实行的“人才绿卡”机制,让更多人才入驻德阳,有助于吸引更多更广的高层次人才到德阳发展创业,同时也为推动德阳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夯实了人才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