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委组织部贯彻中央关于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选派、管理等方面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在认真总结前两批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组织、思想、学习、实绩、作风、纪律、安全、健康、生活、情感等十个方面,健全27项管理服务制度。“严格管理+关怀厚爱”,为援青干部人才发挥作用、干事创业、成长进步提供保障。 创新组织管理,增强干部人才“归属感”。实行“属地管理”,将全体援青干部人才按受援地区编为7队,在基层任职的中央单位援青干部人才编入受援地对口支援省市工作队,服从领队管理;抓好组织建设,在各个援青团队设立党委或党支部,发挥好党建带队建促援建的组织优势;加强组织保障,在省委组织部和各州组织部设立“援青干部人才管理服务办公室”,负责援青干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考察、定期轮换等管理服务工作。 强化思想管理,把牢干部人才“方向盘”。专门举办援青干部人才党性教育培训班,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总领队、领队经常与援青干部人才谈话,随时了解工作进展和思想动态。省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到援青干部人才所在地区和单位开展工作,都实地察看援青干部人才的办公室和宿舍,详细了解健康、工作、家庭情况,掌握干部人才的思想状况。 完善学习管理,助推干部人才“强素质”。每年组织全体援青干部人才集中培训一次,各州开展定期学习。协调党建、中信、团结等出版机构,每月为每位援青干部人才寄送图书,督促援青干部人才养成阅读习惯。创办《援青动态》内部交流刊物,宣传援青工作成效,展现援青干部人才风采,为援派方了解干部人才在青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提供渠道。 健全实绩管理,增强干部人才“内驱力”。制定了《援青干部人才考核试行办法》,规定援青干部人才援青期间,纳入受援地区(单位)年度考核范围,同时接受援派地区(单位)和援青团队的集中考核。要求每位干部人才每半年提交工作总结,认真开展述职,全面归纳梳理工作进展和成效。总领队通过走访查看等形式,听取援青工作进展汇报,实地查看工作成效。 夯实作风管理,提振干部人才“精气神”。引导援青干部在援青项目确定、资金投入等方面,注重向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的教育、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倾斜。科学确定在岗率、在青率统计办法,并明确在岗率、在青率年度考核重要依据。要求援青干部人才深入基层调研,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在生产生活各方面为联系的贫困户提供援助,力争加快脱贫进程。 巩固纪律管理,筑牢干部人才“硬防线”。要求所有援青干部人才离岗、离青,必须向所在队领队请假,由联络员记录在案;从严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在资金使用、项目发包、工程建设中严格履行程序,不准为任何人谋私利。对援青干部人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随时发现随时采取措施,利用微信、个别谈话和集中培训等机会,进行提醒和诫勉。 重视安全管理,实现干部人才“零事故”。提出了不准自己驾车、不准剧烈运动、不准吃生食、不准酗酒、不准带病坚持工作等“五条禁令”,要求发生重大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向组织报告,省委组织部制定了援青干部人才重大突发事项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各个援青团队是援青干部人才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领队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把援青干部人才安全管理做实做好。 优化健康管理,确保干部人才“身体健”。为全体援青干部人才配发血压仪和脉氧仪,要求联络员每周与干部人才联系一遍,收集队员健康状况。每年组织全体援青干部人才进行一次集中体检,建立援青干部人才健康档案。组织中医专家研究保健茶方,提供给全体援青干部人才配置饮用。协调省人民医院、省红十字医院,为干部人才医疗紧急处置提供保障。 做好生活管理,免除干部人才“后顾忧”。为援青干部人才积极协调解决住房、生活、办公、通讯和交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使援青干部人才安心工作。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业余活动,如户外徒步、植树等,调节工作生活节奏,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援青事业。为全体援青干部人才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缓解援青干部人才后顾之忧。 深化情感管理,留下干部人才“一生情”。将各批援青干部人才全部纳入人才信息库,实行跟踪联系。每逢佳节,组织援青干部人才开展健康、节俭、有意义的活动和慰问。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建立“援青工作津贴”制度,协调相关单位抓紧做好政策制定和津贴发放工作。利用各种机会,看望期满返回援青干部,对身体健康受损的援青干部人才给予关心关注,在所有援青干部人才中树立了“一次援青,一生情缘,青海感谢您”的理念。
(责编:艾雯、程宏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