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繁體

王念:2021年四大因素推动中国消费加快复苏

时间:2021-02-02 09:5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王念 点击:
展望2021年,国内外经济复苏加快、国内市场供需基本稳定、居民就业收入基础进一步夯实、消费创新升级动力不减,这四大积极因素推动消费加快复苏。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

  展望2021年,国内外经济复苏加快、国内市场供需基本稳定、居民就业收入基础进一步夯实、消费创新升级动力不减,这四大积极因素推动消费加快复苏。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带来巨大冲击,突出表现在短期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市场出现大幅下滑。随着我国抗击疫情斗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国民经济复苏持续加快,带动消费市场逐步复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虽然较上年下降3.9%,但消费复苏态势逐步巩固,成绩来之不易。消费的复苏和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变化,具体表现为商品消费快于服务消费、必需品消费快于升级类消费、线上消费快于线下消费、东部地区消费快于其他区域消费、农村消费略快于城镇消费等,特别是居民消费倾向出现近年来最大降幅、高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与低收入群体进一步拉大、城乡消费差距由趋势性缩小转为趋势性扩大,这些趋势性变化将持续影响2021年我国消费恢复和发展的进程。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1年国内消费形势展望

  展望2021年,国内外经济复苏加快、国内市场供需基本稳定、居民就业收入基础进一步夯实、消费创新升级动力不减,以上四大积极因素推动消费加快复苏。

  首先,国内外发展环境有望继续改善。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冲击和影响,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率先恢复增长,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充分信心。全球经济进入稳步复苏阶段,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预测2021年全球GDP实际增长率将分别达到5.2%、4%和4.2%,较2020年提高9.5、5.9及8.4个百分点,重回增长轨道。

  其次,国内市场供需将保持总体平稳。前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蔬菜、肉类等供给能力逐步增强,市场流通进一步通畅,价格涨幅放缓,带动消费市场供求整体改善。IMF预测2021年世界CPI同比增速为3.4%,中国为2.7%,在全球供需压力上升的同时,中国消费市场供需相对更稳定。

  再有,政府坚持把稳就业、稳市场主体作为政策的优先领域,在帮扶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和融资成本、减免租金等方面继续给予政策支持。随着“六稳”“六保”政策持续发力,一系列已出台的消费扩容提质的政策效果将集中显现,居民就业和民生底线进一步筑牢,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与经济增长将保持基本同步,为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此外,疫情防控机制不断完善,居民对与疫情长期相处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也将稳步回升,有利于消费需求释放。

  最后,2021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更加迫切、对消费质量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更高,这决定了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长期趋势将保持延续,强大消费升级动力将继续推动以数字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等为代表的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创新发展,消费市场供需将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

  但是也要看到,国内人员流动恢复情况严重滞后于物流恢复,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客运量均远未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成为制约居民消费需求释放的最直接原因。季末年初,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呈散点暴发,区域人员流动管理再次加强,直接冲击当地和周边地区居民消费,持续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信心,成为影响消费复苏进程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由于疫苗接种进度和效果仍有待观察,病毒和传播路径的演变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短期内放开更大幅度的人员流动仍存在风险,2021年消费全面复苏仍面临较大压力。

  综上所述,2021年我国消费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这将为我国消费持续壮大注入更强大动力和提供更有力保障。总体判断,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改善和市场环境稳定,我国宏观经济仍将持续稳定回升,经济循环更加通畅,对消费的全面恢复持谨慎乐观态度。在2020年全年较低基数的基础上,预计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7%左右增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促进消费稳步恢复和持续扩大的政策建议

  第一,加快夯实促进消费回补和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针对消费提振过程中遇到的堵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联动,加快补齐消费软硬短板,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全面贯彻“六稳”“六保”各项任务,增强各项政策落地转化效率和实现救助合力,进一步稳住就业和民生的底盘,为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释放回补奠定坚实基础。明确前期为应对疫情影响的收入保障政策、消费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消费者和市场主体预期。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抓住时机,稳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二,大力支持和引导新型消费发展。鼓励在线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餐饮外卖等新型服务消费加快向线上转移,支持传统线下百货零售和电商平台、支付平台、数字技术企业加快合作与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城市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守住维权底线,加强新问题研究,针对重点投诉问题加快响应力度。提高新消费模式对各年龄层、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宣传普及性、体验友好性和使用便利性。抓住消费回流机遇,推动免税市场创新发展,提高国内市场对高端消费承载力和吸引力。

  第三,促进升级类商品和服务消费持续增长。大力支持国产品牌发展,鼓励国产品牌加快数字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利用多种新消费渠道培育品牌、拓展市场。推动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转变,鼓励各地出台促进老旧汽车置换政策,推进主要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路侧停车位设施升级改造等建设,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支持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积极发展住房租赁消费,满足居民住房需求,稳步推动影视娱乐、旅游恢复,提升国内服务供给质量。

  第四,多渠道积极拓展城乡消费。针对农村消费的堵点问题,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引导现代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加快形成梯次发展、衔接互动、优势互补并覆盖全国大市场的消费地区格局。

  第五,稳步引导和促进消费信心恢复。加强猪肉、蔬菜、冰鲜冷链等重点产品安全消费的正面宣导,稳定消费预期和信心。维持猪肉市场供给稳定和生猪养殖户预期稳定,防范猪肉价格再次上涨。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利用直播电商等多种消费渠道,促进当季蔬菜等农产品向消费地及时供应。严格把控冰鲜冷链物流进口环节检验、检疫等关口,提升冷链产业全链条疫情防控能力,出台支持水产行业复苏的专项政策。加快恢复人员流动,在保证疫情可防可控情况下,推动公路客运特别是跨省公路客运加快恢复。

  第六,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底盘。鼓励劳动就业友好型平台经济发展,改善劳动者收入,不断健全灵活就业者保护制度。大力发展新业态和新就业形式,制定更加积极的支持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蓄水池,创造更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机会。地方政府全面放开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允许外地和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在工作地参加社会保险,提高失业保险申领便捷度。对于重点困难群体,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通过社会救济、生活补助金等多种方式加大基本民生保障。

  第七,利用数字手段提高政策精准性。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对重点人群识别的精准度,提高对低收入人群的扶持力度,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定向消费券发放,防止因疫情致贫、返贫。鼓励地方政府加强与平台企业、支付企业合作,提高消费券、消费信贷等政策支持的及时性,进一步激活消费意愿,加强政策效果追踪和评估。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