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 据嘉峪关日报报道(记者 朱玲 符晓):“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大市,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作为一个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我觉得自己要做的事,就是要不断地完善文化建设,为景区、景点的开发注入文化的灵魂,使它们真正成为有活力、有生命力的产业载体……”政协嘉峪关市九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记者采访了新当选的市九届政协委员、文化馆馆长胡文平。 胡文平认为,嘉峪关在河西走廊文化圈的浸润中,灿烂的文化与壮美的河山交相辉映,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黑山石刻、魏晋墓地下画廊、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七一冰川、新城草湖以及戈壁、沙漠、绿洲、草原、冰川、峡谷……同时,新建的华强方特欢乐世界,保持了嘉峪关旅游形态的多样性,也趋于更加完整、完善的状态,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积淀厚,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 作为一名来自文化馆的政协委员,胡文平把目光聚集到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他认为我市应该努力实现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整合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及全市文化部门的力量,统筹规划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向上、情趣高雅的群众文化品牌,继续做好“雄关大舞台”、“雄关大讲堂”、“雄关大展厅”、“雄关大赛场”等文化品牌建设,实现群众文化的辅导、培训、演出、提高、创新的一体化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胡文平认为,要着力加强本土文化的基础研究,不断拓展其内涵和外延,成立嘉峪关长城研究院,系统规划、研究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源产业化提供基础研究资料;编辑出版嘉峪关文化丛书,系统整理嘉峪关地理、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嘉峪关特色文化研究,每年向社会发布一批嘉峪关文化研究项目,以项目资金为纽带,形成研究成果,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北漠尘清》实现了我市大型剧目创排零的突破,2016年,要争取编排一批反映本土文化内涵的大型剧目,宣传嘉峪关,实现剧目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要着力强化城市文化建设,从城市建筑、绿化、色彩、雕塑等方面,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尤其是一些古典建筑的亭、台、楼、阁要形成完整统一的文化体系,要把嘉峪关特色熔铸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胡文平建议要突出本土化、经典性、唯一性,要以本土文化研究为依托,抓好丝博园、花博园等重大项目,眼睛更要盯准那些投入小、见效快、文化含量高的小项目。文化馆、博物馆要将沉睡的馆藏文化和资源产品化,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加大活态化传承的力度,实现产业化。各文化企业、文化中介机构要在开发具有嘉峪关特色文化产品上下工夫,争取研发一批十万元、百万元、千万元的小产品市场,政府将拿出资金对有市场前景的产品进行奖励,推动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要做好项目库建设,要通过政策投资、招商引资等措施,实现项目落地,通过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